2023-02-09 11:08:31 - 來源:中評網

“無限江山筆底收——新加坡早期中文報業與星閩記憶”展覽開展。葉秋雲 攝
中評社北京2月9日電/據中國僑網報道,2月8日,由新加坡國家文物局、新加坡晚晴園——孫中山南洋紀念館、福建省檔案館聯合主辦的“無限江山筆底收——新加坡早期中文報業與星閩記憶”展覽,在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黃巷4號郭柏蔭故居開展。
展覽由“千秋事業留報端”“但開風氣不為師”“青史憑誰定是非”“後生可畏更可愛”“絲路揚帆下南洋”“華風遠被到星洲”“明月何曾是兩鄉”“百年跨國兩地書”8個篇章組成。
福建省檔案館黨組書記、館長卓兆水指出,此次展覽通過新加坡晚晴園——孫中山南洋紀念館提供的百餘幅歷史照片、中文報刊復制品,以及福建省檔案館館藏的大量珍貴涉僑檔案文獻,展示福建與新加坡深厚的歷史淵源、友好交流和共同記憶。
新加坡,舊稱星洲或星島,與福建有著悠久深厚的歷史淵源,是福建人早期移居海外的主要聚居地之一。新加坡總人口中,閩籍華僑華人約佔40%以上。2019年11月,福建省檔案館與新加坡國家文物局在福州簽署《合作諒解備忘錄》。此次展覽,正是雙方落實《合作諒解備忘錄》的積極成果。
卓兆水表示,福建與新加坡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,兩地有著悠久深厚的歷史淵源。至今,兩地留下了數量眾多、內容豐富的珍貴檔案文獻,這是拓展中外人文交流、深化民心相通的重要載體和文獻寶庫。
據福建省僑聯主席陳式海介紹,在海外,華文報刊與華文學校、華文社團作為華僑華人社區的“三寶”,是構成支持海外華僑華人社會存在與延續的三大支柱,在不同歷史時期發揮著喚起民眾覺醒、聲援祖國、凝聚僑心等不可忽視的作用。
陳式海指出,回眸歷史,海外華文報刊始終與中華民族的起落沈浮相隨相伴,是海外華僑華人牽念故鄉的“驛站”,亦是堅守民族情懷的精神家園。“希望通過重溫那段海外華文報刊揮灑家國情懷的光輝歲月,銘記華僑前輩作出的卓越歷史貢獻,進一步傳承和弘揚華僑精神。”
此次展覽以僑批襯底,色彩更加豐富。僑批,又稱銀信,是指華僑華人通過民間渠道以及郵政、金融機構寄給國內眷屬書信和匯款憑證的合稱。僑批檔案,作為福建省迄今為止唯一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《世界記憶名錄》的文獻遺產,是華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福建省檔案館編研開發處二級調研員林端表示,新加坡是福建僑批的重要集散地,近年來,福建省檔案館深入挖掘僑批檔案等文獻遺產價值,加強與新加坡國家文物局、新加坡國家圖書館、新加坡晚晴園——孫中山南洋紀念館等交流與合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