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nglish 简体
  • >新網站登錄
  • 從僑批文化看福建海外華僑的生活

    2017-07-18 11:45:10 - 來源:中評網
    菲律賓華僑李賢萍用自己設計印制的“李賢萍用箋”寄給故鄉父母的僑批。
    僑批封“竹報平安”圖案
    中評社香港7月18日電/在帆船時代,經營僑批的水客又稱“走水”,一般為老洋客,多是在中國與東南亞之間浮海販易的“商人”。由於有的水客兼營招募華工,相較“新客”或“新唐”(剛離鄉的中國人)而言,又被稱為“客頭”。

    福建日報報道,為了便於管理數量日漸增多的僑批,水客首先設立了幫號和戳記。這些蓋上水客名字的戳記和手寫幫號,成了後來僑批信局運作機制建立的基礎。

    “阿全寫信”的口訊

    1921年,同安錦宅村人黃開物收到陳贊珍寄來的僑批,由水客徐和德帶批。僑批封的背面蓋上“徐和德帶信”和“交完”並寫了幫號,這是一個僑批從海外寄款到家鄉的單向運作流程。

    許多華僑不識字,閩南民間早年流傳“阿全寫信”的故事,講述石獅蚶江人阿全出洋謀生,托林來帶100元和“口訊”給發妻阿珍,他在紙上畫了8只狗和7座寺。林來返鄉後僅給阿珍50元,阿珍馬上指著畫說,不對!八九(狗)七十二加四(寺)七二十八,是一百元啊!林來只好補足百元。

    “‘阿全寫信’反映出福建海外華僑最早是通過委托水手、返鄉親友利用季風時節捎帶銀款和批信回家的。”福建社科院研究員鄧達宏說,這“信”已具有信、匯合一的“僑批”形式。

    事實上,只有憑著良好的個人信用和人脈關系,水客這種個體經營僑批方式纔得以從17世紀延續到信局經營為主的時代。最初的水客,具有豐富的跨國經驗,熟悉海外和家鄉的情況,經常來往於兩地間,對出入海關的各種手續了然於心,海外華僑便托其攜帶家書和錢款給國內親屬。水客利用托帶的錢款就地采辦海外特產,回鄉後以物易款再分發僑批,從中獲利,隨著帶錢帶物的數量與次數增多,生意做大,自然就成了一門職業。

    整個僑批、回批運作流程由水客一人完成,謂之“走單幫”。其銀信經營多為“一條龍”服務,既可攜帶物品、書信、貨幣(大銀、鷹銀),也可傳口訊,且能深入窮鄉僻壤,收攬銀信,登門派送僑批,很受鄉人歡迎。

    19世紀末,出國華僑人數激增,匯款回鄉數量大漲,很多水客抓住了商機,後來發展成為僑批局的經營者。

    水客帶來異域情趣

    水客帶批運作周期較長,往往一兩個月纔能來回一趟。1867年,英國人開始在曼谷、香港、新加坡之間開辦郵政業務,部分僑批業者開始通過郵局寄遞僑批。

    在後來很長一段時間裡,僑批往往以總包的形式寄往中國,即按總包內的僑批數量和規定郵資,貼郵票於總包封上,而總包內的僑批則不貼郵票,因此在僑批封並沒有郵局貼郵票、蓋發出地郵戳等郵寄信息。

    不過,“通過僑批信局的僑批只能寄款不能寄物品,而通過水客的僑批既能寄款也能附寄物品。”泉州華僑歷史學會副秘書長劉伯孳說,在20世紀初僑批信局主導菲律賓與福建之間匯兌市場的情況下,依然存在水客經營僑批的一定空間。

    在馬尼拉經營恆美布莊的黃開物,托付水客的僑批除寄款外,還附寄了椰油、金玳瑁梳、番餅、童子毛紗襪、鰵魚油、芽柄刀、正白銅湯匙、洋吹琴、日本花布、放足皮鞋、燕窩、雪茄煙等舶來物。例如,丁未年(1907年)元月十八,托一位叫“正潤”的水客帶送“龍銀4元、什布1大包(白水鉺4.2丈、色水鉺1.2丈、白吧力條、零布3件)、玻璃瓶2個、童子鞋拖1對、金銅鳥仔1匣、日本扇1支”。

    在那個物資交流相對缺乏的年代,水客除了跟僑批局一樣帶來生活費用外,還給僑眷帶來了家鄉購買不到的日常用品和藝術品,令他們的生活充滿了異域情趣。

    值得一提的是,有些僑批封只寫“母親大人收”,沒有確切的收件人名或地址不詳,一般郵局是無法投遞的,而僑批局的“編列專用號碼”,水客們的“兩地熟”,均能為之妥為投送。

    “利以義制”的文化內涵

    1936年,一封從印尼巴厘島寄往安溪的僑批中,內信使用的是峇厘合益公司制作的便用箋,箋頭印有中文和荷蘭文兩種文字,體現了兩種文化的融合。

    印著“廣告”頭像的私人信箋,也成了華僑直接傳播東南亞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一種載體。1936年,石獅籍菲律賓華僑李賢萍將自己設計印制的僑批信箋寄給家鄉父母,信箋上方印有他個人頭像,頭像上面是弧形排字“福建晉江縣永寧區銀江鄉”,頭像下面標有“李賢萍用箋”字樣。

    由水客和信局轉駁的僑批封,相當數量采用的是“紅條封”,象征“吉祥平安”。1928年以後,香港永發公司開始印制僑批美術封,在“紅條封”的基礎上加以改進,中部印著不同圖案的山水畫。

    這些美術封,目前見到的有“玉堂富貴,白頭永昌”“戴仲岩春日攜雙柑斗酒”“風塵三俠”“雙人騎白鹿”“彭澤高蹤”“鴻雁來儀”“故園松鶴老無恙”40多種題材。思古之幽情,往往引發了僑批經手者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向往和熱愛。

    僑批不僅記錄著家庭瑣事、敬老扶親、慈善公益等內容,也記錄著不同時期重要事件對當時社會的影響。1928年5月3日,日軍制造“濟南慘案”,激起華僑同仇敵愾,除陳嘉庚領導的籌賑運動外,在5月12日菲律賓怡朗的僑批封上即現抗日歌戳印:“奉勸諸君要記得,東洋貨色習不得。如果買了東洋貨,便是洋奴賣國賊。”箋頭印有“勿忘國恥”。

    到了1931年“9·18事變”,用戳印來表現愛國熱忱,更達高潮,“你買日貨,日人賺你的錢,便造子彈來殺你和你的同胞,你該當何罪”……在上世紀30年代出現的系列抗戰戳印,當中3號字豎排戳印“矢志救國,徹底抵制日貨。臥薪嘗膽,誓雪此仇方休。團結起來,共同為國捐軀,勿貪小利,勿作亡國奸商”,共40字,是目前僑批封上所見最長的戳印之一。

    愛家愛國、救國救民,這些凸顯了海外華僑的高風亮節,而深受傳統道德文化影響,建立在“人格誠信”基礎上嚴密的管理制度,形成了福建僑批業獨有的商業網絡運作模式。

    創辦於1898年的泉州王順興信局,其曾經啟用的四種批銀戳記,當中一款為“泉城新門外王宮鄉王為針偕弟為奇/在泉辦理郵政分局並收垊信逐幫繳/回所有分送信項概用大銀無收酒資/寓垊新街尾新路異文齋門牌第79號”,“垊”指菲律賓馬尼拉,“無收酒資”就是不收小費,折射出童叟無欺的價值取向。

    “利以義制”的僑批經營理念,體現出“人無信不立”這一共同的文化根源。省檔案局局長丁志隆認為,僑批檔案彰顯了孝悌、信義等中國傳統文化內核,見證了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之間持續不斷的交流與融合。
    廈門金菲仕能源科技
    廈門金菲仕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2月9日,是福建省知名品牌雙恒集團旗下的公司,集團創辦于1992年,花園式的生産工業園占地2000多...
    www.kingfeels.com
    中國制造商網
    在中國制造商網上搜索成千上萬的中國制造商、供應商、産品、服務和目錄,這是找中國制造商和供應商的一站式網站。 中國制造商網的宗旨是通過強大的...
    www.cnmfrs.com
    齊心管件
    齊心管道緊固件墊片有限公司一直走在管件行業的前列。齊心是一家專業的管件制造商。我們的産品包括墊片、螺栓和螺母、法蘭、管件、閥門和鋼管。 工...
    www.qishine.com

      1 / 3  後一頁 »

    中國大陸新聞

    Top Ad
    nbys.tv
    www.outdoorsy.com